陈洪缓的人物画
陈洪缓(公元一五九九六七一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他的人物画的成就在明末清初有特殊的意义。 陈洪绶在少年时就显示出相当的绘画才能。他四岁时曾在白粉壁上画十尺余的关羽拱手立像,当作游戏,十四岁时悬画市中可卖钱。他最初学画于蓝瑛,又曾去杭州临摹府学中的李龙眠七十二贤石刻,闭户摹了十天,因为摹得似而喜,后又十天因摹得不似而更喜。崇祯年间…
|
15
|
|
761 字
|
3 分钟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rdq…
|
18
|
|
1194 字
|
5 分钟
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李公麟
李公麟(公元一○四九一一○六年),字伯时,生于仁宗皇祐元年,是崔白、郭熙初露头角的年代。熙宁三年(公元一○七○年)登进士第,到哲宗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患风湿病,退休住在家乡安徽舒城自己的庄园“龙眠山庄”,自称“龙眠居士”,在徽宗崇宁五年(公元一一○六年)去世。 李公麟作官三十年,也是他…
|
26
|
|
2226 字
|
9 分钟
书法概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
|
17
|
|
1163 字
|
5 分钟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 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
|
17
|
|
1999 字
|
8 分钟
古画揭裱注意事项
◇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
|
22
|
|
586 字
|
3 分钟
古画揭裱当慎重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成全与毁坏以及寿命的永暂。 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
|
19
|
|
508 字
|
2 分钟
书画装裱的形制及品式
中国书画装裱的对象,可概括为轴、卷、册三大类,这些按照画件形体规定的式样即为装裱形制。而每一类中不同的装裱式样又称品式或装式。即是同一形制中,也还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形式,如轴类之对联、屏条等。另外,尚有暂不归类的横披、镜心等。 (一)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悬挂…
|
18
|
|
878 字
|
4 分钟
怎样学习书画装裱
自古以来,装裱技术一直处于保守的状态,多为父子相授,祖孙相传。外人欲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经过拜师,做几年学徒,方能出师,进行独立操作或单立门户进行经营。随着装裱业的发展和各类舆论媒介对装裱技术的广泛传播,这种“拜师学艺”的陈规被逐渐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在装裱专业单位就业,或参加装 裱培训班,或通过参加实习,或根据专业工具书和…
|
18
|
|
1660 字
|
7 分钟
中国书画装裱简史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绘画、文字,大都给制在器物上,镌刻到石头、金属、兽骨以及竹木上,给收藏和传播带来了很大困难。当缣帛(后来的纸张)问世后,绘画技法才得以施展与提高,文字也由单一的实用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缣帛的发…
|
43
|
|
3578 字
|
1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