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故事

2237 篇文章

大金山何老坟的传说
  明光市司巷北有一座山叫大金山(今属五河县),在大金山的东山坡处有片坟地,其中有两座较大的墓葬,一座是何老太爷之墓,另一座是何家老太太之墓。这何老太爷是光绪皇帝的众多老师之一。这皇师怎么会在死后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将灵柩送来此安葬的呢?这里有许多蹊跷的故事。     据说,甲午战争以后,一批著书立说的学子,变法维新的思潮,迅速形成具有一群众…
吴棠的故事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明光三界人。先祖于明代中叶由徽迁滁,始卜居于三界。世代以来耕读相守。吴棠自幼勤于学,艰苦自力,家境贫寒,常在月光下苦读。少年时考中秀才,后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为举人。先后五次赴说会考,均名落孙山。道光24年(1844年)经"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为清河(今淮阴)知县,从此步入仕途。 &n…
晚清西疆大臣金运昌轶事
  清朝后期,明光津里西北两里左右有个新桥村。村旁有一处晚清高官的墓葬,占地约十亩方圆。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非常壮观。神道前的石柱上有副楹联,上书:功威塞北长城倚,名震神州定国基。此墓主是小金郢的金吾,晚清镇守西疆乌鲁木齐都督金运昌。金运昌是小金郢有史以来出过的最大一位官员,全村及周围老百姓都引以自豪,因金吾是贫苦人家出生,与老百姓有鱼…
分银子
  有天早晨,张三和李四都起了个大早进城赶集,张三要替老婆买块布料做套新衣服,李四要给老婆买块布头,二人搭伴而行。     张三和李四一路东扯西拉的谈了些东家锅大,西家碗小的无聊小事。张三觉得没劲,对李四说:"李四,到城里还有些路,我们不如一人讲个故事。"李四觉得也好,同意张三的提议。于是张三先讲起来。张三说:从前有个…
吝啬鬼
  吝啬鬼,在淮河岸边叫"小抠油"。小时候听说过有一对表兄弟,都是小抠油。表兄外号叫"大抠",表弟外号叫"小抠"。平时和朋友邻居相处总是想方设法揩别人的油,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要是出一个钱,准能吃回两个来。9淮河边上憨厚人多,一般没人和他们计较。     山不转水转。大抠和小抠这…
范十五与金蛤蟆
  紫阳山东北不远处有个双山,其实就是两个土丘,在双山脚下,有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叫范庄。这范庄村头住着一个农户范老实,范老实四十岁上才娶了个讨饭女为妻,第二年正月十五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范十五。范十五长到十七八岁时,父母双双病故。范十五变卖了家里所有值点钱的东西,凑钱先后将父母安葬入土。可怜的范十五没日没夜地在自家仅剩的两亩沙岗地里忙活着。 &nb…
“末端”小神石爷
  明光市三界镇一带相传着"末端"小神石爷的故事。民间传说,也不报个年月朝代,只图省事,开口就是"很久以前"。这"很久"到底有多久,后人谁也说不清,既说不清,也就没人去考究。这倒给动笔的省了事,因此照着葫芦画瓢,也跟着说开篇的套话了。     很久以前,三界有个文人,说是文人是因…
人心不足蛇吞象
  小时候,没电视、没广播,连电灯也没有。寒冬腊月里就钻进外婆的被窝里,帮外婆焐她那双小脚。外婆每晚给我讲故事,直讲到我进入梦乡。记得她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淮河边上住着一个教书先生,单名叫丰,妻子生孩子时大出血死了。丰一直没再娶,一是因靠教几个孩子收入微薄,二是怕娶回个后妈对儿子不好,就一直带着儿子过日。儿子叫象,因父亲…
陕北窑洞的民间故事
  窑洞,是陕北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
陕北说书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从三皇治世时就有陕北说书。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老汉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给人家当奴隶,赶牲灵,大儿子叫大黄,让奴隶主把一只手剁了,二儿子二黄的一只腿被打坏了,三儿子三黄让主人把眼睛扎瞎了,弟兄三人流落到陕北的青化县乞讨为生。   一天大黄拾到两片烂木板,敲打着木板沿门乞讨,说上一些吉利话,主人便赐给他们一些残汤剩饭,有一次人家吃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