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婚俗

93 篇文章

黎族的“跳竹竿”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
黎族婚庆仪俗
    定亲               倘若小伙子与姑娘情意相投的话,小伙子必须告诉家长,然后请两名媒妁。她们是善于言辞,见缝插针的。穿着漂亮的花桶裙,戴着崭新的精制斗笠。用两条新毛包头上四个要好的槟榔到女方…
闹洞房 点日子:老婚俗的暧昧性教育
  阅读提示:点喜日子、闹洞房、压箱底、三天回门……这些看似老套的传统婚俗,却暗藏着性健康的玄机。   如今,结婚就是找个良辰吉日喝一顿喜酒,但是您或许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婚姻风俗有很多讲究。点喜日子、闹洞房、三天回门等这些风俗并不是封建迷信或繁文缛节,而是与性健康息息相关。   结婚是不能避免性爱的,但性爱又是中国人最忌…
民俗:去巴马旅游,抽烟的人要注意,番瑶女子送烟叶还有这个含义
  我国的少数民族数量庞大,不同的民族拥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这些陌生的风俗习惯非常有趣,让人很好奇,不禁向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着很多少数民族聚集。有一个奇特的民族,很有名,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叫做番瑶。番瑶人民主要聚集在巴马瑶族自治县,这里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聚居了四个瑶族直系:番瑶、土瑶、蓝靛瑶、安定瑶。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番瑶,番瑶人…
清代婚俗:典妻雇妻租妻共妻样样全
  典妻制度是人类买卖婚姻的一种,它和娼妓制度一样,都是正式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它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汉书?主父偃传》记载:“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由于战争频繁,大量民众无法自活,《汉书?贾捐之传》记载:“嫁妻卖子,法不…
白族怪婚俗:新娘被掐才吉利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十分困难。   白族的婚礼常常随着居住地域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办得十分隆重而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
普米族婚俗:逮新娘和锁媒人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
布朗族婚俗:偷女婿和偷新娘
    布朗族青年爱情成熟之后,男方父母会请媒人带着猪肉、茶叶、草烟去姑娘家求亲。姑娘父母一边先假意推却,不收礼物。等媒人再次送上礼物时才会接受。他们将肉分成小块,用芭蕉叶包好,由姑娘分送给亲戚。     婚期临近,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男方就要准备好礼物,摆在饭桌上,由媒人送去。双方家长聚集女方家,对新郎新娘进行教育。…
东北婚俗:姑娘叼着大烟袋 敬烟是礼俗
   昔日关东农家的炕上,几乎都有两个“笸箩”,一个是妇女做针线活用的“活计篓”,一个便是装旱烟的“烟笸箩”。抽烟和做针线活一样,是每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待嫁出阁的大姑娘,本应是最文静娴雅的,但过去多数也在“烟民”之列。这一怪,足以说明以前东北吸烟风…
山西人婚俗拜堂与洞房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