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俗中《新娘红盖头》习俗的来历
女子出嫁时都会在头上盖一块红色的盖头,也是从古到今遗留下来的一种习俗。可是你知道红盖头的来历吗?其实红盖头背后有一段恐怖的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红盖头的来历吧? 古时的新娘,洞房花烛,一块红绸罩住头和脸,怀揣小兔子似的,兴奋夹着娇羞,期待新郎揭…
|
15
|
|
1198 字
|
5 分钟
契丹族“放偷日”里偷媳妇的婚俗
“放偷日”大家估计也不能理解,这是啥节日?是让小偷随便偷东西吗?在《契丹国志》有记载,契丹人就有这么一个奇怪的节日——“放偷日”,什么是放偷日,为何叫放偷日? 《契丹国志》记载,契丹人有一个奇怪的节日——“放偷日”,也称&ldqu…
|
14
|
|
581 字
|
3 分钟
基诺族婚恋习俗概述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奇特之处,他们就像不同品种的花朵,将中国装扮的更为迷人。在这些民族的习俗中,婚恋习俗是最具特色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基诺族是怎样谈情说爱的?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
|
14
|
|
476 字
|
2 分钟
京族生活习俗
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ười Kinh/ʛ京,或称京人),也称为越族(越南语:người Việt/ʛ越),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在中国境内,京族被视为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58年将中国境内的这个民…
|
17
|
|
759 字
|
3 分钟
塔吉克族婚礼习俗
塔吉克族先民与其他民族一样,实行过多种婚姻制度。其最早的一种婚姻形式是男不嫁,女不娶的早期婚姻。近代塔吉克族实行的是男娶女嫁的从夫居婚,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只有少数人是一夫多妻。其婚姻有几个特点:一是父母包办,男女没有自主权;二是普遍早婚,一般男子20-22岁,女子18-20岁结婚;三是亲属有优先权,缔结婚姻时,首先考虑近亲和表亲(舅表、姑表和姨表)…
|
15
|
|
767 字
|
3 分钟
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
|
16
|
|
1104 字
|
5 分钟
蒙古族婚礼习俗
三月春哓,男女赠绡。凤冠霞帔,红烛高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群婚的蒙昧、买卖婚的残酷、自由婚的人性化……反映文明的不断进步,揭示婚姻递变的历史。婚姻最早称为“昏因”,最初的婚礼是非常简单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作为一…
|
17
|
|
1539 字
|
6 分钟
布依族传统婚俗
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和习惯。尤其是布依族的婚姻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布依族恋爱方式很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作媒介者叫“银雀”,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
|
15
|
|
913 字
|
4 分钟
绚丽的仫佬族传统婚俗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
|
16
|
|
1235 字
|
5 分钟
锡伯族传统婚俗
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末的婚礼热闹。”锡伯族的婚礼,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锡伯族的婚姻要经过订亲、迎亲两个步骤,订亲又分为提亲和订亲。提亲男方要往女方家跑至少三趟;订婚的仪式有两次;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 拿烧酒去提亲 小伙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
|
17
|
|
845 字
|
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