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俗

2752 篇文章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民俗文化
  中新网米易11月30日电(王哲)四川米易新山傈僳族乡位于横断山脉东部龙肘山半山腰,现有430户、1861人。这里至今保留着傈僳族古老习俗与灿烂的民俗文化。 村民吹奏葫芦笙欢迎客人。 王哲 摄   新山傈僳族不跟外界通婚,保留着原始的婚姻习俗,青年男女通过劳动、年节活动、社会集会认识,寻找机会对歌,自由恋爱。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至十八是新山傈僳族人的…
大理白族的特有信仰:“本主崇拜”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素有热爱自然的传统。   大理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739年,皮罗阁所建的南诏国迁都太和城(即大理),大理便开始成为古代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后是我们更为熟知的段氏所开创的大理国时代。依偎苍山之麓,倚靠洱海之滨,大理的旖旎风光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也只有在…
我国民间信仰60年嬗变:从断裂到弥合
  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民间信仰经受了被阻挠、查禁,甚至被取缔的命运,伴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社会的转型,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又有了很大的复兴,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社会适应性。   我国民间信仰60年来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
穿越千年的毕摩文化
  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博物馆,有一个神秘的展厅,它展示着来自遥远、古老的西南民族——彝族的宗教仪式生活,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其古朴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毕摩文化发出感叹。   彝族毕摩概念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富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人口776万(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居少数民族第六位,并以…
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rd…
风花雪月话“白回”
  云南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在这个美丽的白族聚居区,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讲白语,身着白族服饰,但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当地人把他们称为“白回”。   “白回”的渊源及文化表征   关于“白回”的渊源,学术界和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ldq…
申遗热潮中,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的冷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滚滚而来的热潮中,我们在追究原因时应该反思:是因为我们离开它太久了,我们太想念它、太需求它了。我们急需要有一个热烈的环境去讨论、并有责任回答实践中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化传统与民间信仰——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rdquo…
中国的民间信仰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学与文化研究系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民间信仰的调查。当然他一直强调自己考察的重心是1949年之前,对于当代的民间信仰情况知之甚少。在我们这个社会正充满自信地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许并不清楚究竟丢失了什么。乘劳格文教授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举办论坛之际,听听他的看法,应该不无…
风水只是一种文化现象
  风水是文化,风水学是文化的学术研究,高等学府应是提供这种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条件而不是庸俗附和、随波逐流,更不能将大学课堂变为宣扬个人神异能力或培植虚无主义的温床。   据报道,北京大学易学社邀请台湾风水人士搞了个讲座,尚未开始就已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坐地板或挤在角落里。从这种盛况,能理解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能看到学界对风水的关注程度。但该报道相…
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迎财神。除夕之夜,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