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俗

2752 篇文章

“故事大王”常维范的故事
  “巍然屹立双哈达,奇山之下有我家。自幼闻得传奇多,只怨胸中才学寡。故土育我千般恩,我当立志展才华。光耀山乡须勤奋,胸藏蓝图报国家。”在日前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吉林故事大王”、“吉林鹰王”命名仪式上,被命名为“吉林故事大王”的常维范激情四溢…
一位民间文化守望者的“面塑人生”
何晓铮和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李白醉酒》 何晓铮仿真面塑作品《花供蟹》 何晓铮面塑作品《李逵夺鱼》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何晓铮,山东济南市人,祖籍山东菏泽。1958年师从山东雕塑家协会主席王兆善学习雕塑,同年拜面塑大师李俊兴为师学习面塑,1959年成为李俊兴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现任山东面塑艺术学会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传拓名家讲述技艺传承
·中国记忆· 马国庆在演示指拓 观众在参观传拓技艺展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传拓技术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经在我国问世了,传拓术为我们保存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美轮美奂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镌刻艺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古老发明的功能已经或多或少被高科技所替代,但是,具有古老的中国…
[刘大先]一位花儿传承人的启示
  进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由永靖转到东乡至临夏市,一路黄土漫漫,童山濯濯,道路在山头岭间盘旋曲折,旁边即是万丈坡崖。从远处眺望,可以看到山势并不陡峭,却是斜拉下去无可逆转的山坡,一层一层形成波纹样的梯田--这是大地的纹路,会引发观者雄浑壮阔的联想,仿佛中国坚硬而瘦癯的肋骨。   光秃秃的崇山峻岭之间唯见零星的山坳间执拗地散布着一块块绿地,那是…
吴品仙:无偿传歌40载 侗歌声飘海内外
   吴品仙正在传歌给乡亲们。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个迈着蹒跚步伐的侗族妇女,身着侗家简装,站立在鼓楼中间,脖子一挺,大伙儿跟着她放开嗓子,一声声侗歌“拔地而起”,如久旱逢甘霖,声声沁人心田。这就是日日侗歌升平的贵州黎平三龙侗寨,传歌者姓吴名品仙,今年67岁。   吴品仙不断来往于三龙侗寨的9个歌堂,无偿为全寨的男女老…
河南老艺人家传六代布袋木偶戏面临失传
游客们对木偶戏表演很感兴趣,纷纷拿出相机拍摄 曹铮 摄   中新网开封9月6日电(曹铮)布袋木偶戏是河南民间传统的曲艺形式,在面积很小的舞台上,由一名表演者操纵木偶,运用口技等表现手法,独立完成所有故事情节的表演。这种艺术形式手口相传,如今,却由于学习难度大,收入不高等原因,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局面。   张学林老人是河南省周口太康人,年逾古…
唐卡艺师西合道:别让唐卡艺术走上炮制之路
  中新社青海同仁县9月8日电 题:唐卡艺师西合道:别让唐卡艺术走上炮制之路   中新社记者 卢彦蓉   谈起唐卡艺术的发展前景,原本谈笑的西合道突然眉头紧锁,用沾满颜料的右手迅速地卷起一根烟,深吸了一口,“要我说,若是没有诚心、不会静心、不讲缘分、不懂藏文化,就别自喻为艺师收生带徒,别让唐卡艺术走上炮制之路。”   西合道…
与“忘却”对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们
  浙江在线09月04日讯 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我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有20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在这种其中,古书古典类就占据了20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书籍,里面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精神。然而,信息时代来临,各种讯息爆炸般的传播开来,还会有人去关心前辈留下的古书古典么?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首先带大家认识这样一…
[屈永仙]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女性的。其中,口头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傣族以其浩瀚的诗歌著称,有自己的诗歌传承人。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各地傣族的诗歌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无论是在有文字的傣族地区,还是没有文字的红河流域的傣族地区,诗歌的传承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女性在传承和发展诗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德宏的…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有200多年历史、曾经兴旺一时的长沙弹词,虽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但伴随着目前唯一传承人彭延坤老先生的健康每况愈下,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彭延坤不愿意看到弹词的没落,却也无力改变弹词的日渐衰落   元旦前夕,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98人的名单。自2001年非遗概念真正引入中国语境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