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猴鼓舞:“猴王”仅剩1人 年老难以胜任
猴鼓舞表演 孙鲁荣 摄 贵州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是个不到2000人的村寨,但是由于这里的猴鼓舞在上世纪50年代出了名,沙坡村因此增添了不少热闹景象。 为了探访古老而神秘的猴鼓舞,笔者专程来到了沙坡村。刚到村口,就听见一阵欢快的唢呐声,热情的苗家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客人的欢迎。循着唢呐声来到村子还未铺平的场坝上,一…
|
15
|
|
1062 字
|
4 分钟
何钧佑有讲不完的故事
提起何钧佑的名字,在于洪区马三家可谓无人不知,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有着一肚子说不完的故事。2010年6月,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正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也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和保护。 故事文稿多达五六十万字 何钧佑今年86岁,出生于锡伯族官宦家庭,他的一生都与讲述民间故事联系在一起。他…
|
13
|
|
1221 字
|
5 分钟
[冯骥才]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与认定
一 人类一边前进,一边把它创造的精神财富留在遗产里。这种遗产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极其丰富和繁复,当代人共同认定的区分方式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性的、静态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以物为载体的,它首要的价值是对远去的历史文化作确凿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活态的,以人为…
|
13
|
|
1844 字
|
7 分钟
[张振涛]当绣花手变成乐手:女性传承地方乐种越来越普遍
女性传承地方乐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西安鼓乐、冀中笙管乐、晋北鼓乐、山东鼓乐、河南鼓吹乐,聚集在乡村仪式中的中年妇女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拨一拨的,她们理直气壮地在乐坛上安营扎寨,成为乡村文化圈中不得不正视的新现象。 男人们离开村庄,于是就有了向下一代讲述和传授文化的任务,暂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挺身而出的竟然是中年女性,…
|
11
|
|
1442 字
|
6 分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去逝
中广网呼和浩特7月5日消息(记者 那森宝音 内蒙古台记者王玉甫、通辽台记者张玉萍)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劳斯尔,昨天(7月4号)下午13点40分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家中去世,享年65岁。 …
|
11
|
|
477 字
|
2 分钟
锡伯族历史“活化石”是咋挖出来的
何钧佑为乡亲们讲述锡伯族历史故事。 □陈大勇 摄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在入选市、省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不久前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孙嵬 摄 耄耋之年成了“国宝” 日前,记者来到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东甸子村,走进了何钧佑的家。 87岁的何钧佑老人坐在炕沿上,虽然满…
|
11
|
|
1468 字
|
6 分钟
[额尔敦]故事歌手“江格尔奇”
摘要:根据调查报告和采访记录,探讨了故事歌手“江格尔奇”的学艺过程、创作轨迹和表演传统,勾勒出史诗《江格尔》的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关键词: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江格尔奇;学艺;创作;表演传统 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0)02-0036-08 &nbs…
|
12
|
|
2583 字
|
10 分钟
纳西族“东巴纸”被炒作 真正的传承人被边缘化
日前,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内,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县的和永红、李秀花夫妇向公众现场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经过打浆、搅拌、捞纸、背板、砑光等工序,一种厚实、洁白的纸张呈现出来,这就是东巴纸。东巴造纸技艺是一种非常独特、古老的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然而,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仿冒的东巴纸充斥旅游市场,…
|
12
|
|
1302 字
|
5 分钟
感受大师的技艺 欢度我们的节日
为了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以下简称“迎春展示活动”)将在北京的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货大楼、朝阳大悦城和国瑞城购物中…
|
16
|
|
1255 字
|
5 分钟
学者发掘两位“国宝级”民间故事家
[人物档案]江帆,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先后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学术成果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4月中旬,以唯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
12
|
|
886 字
|
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