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俗

2752 篇文章

非遗传人陈扬龙:“创新技艺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
   陈扬龙以“薄施淡染”的技艺绘制《盛世牡丹》         “生于斯,奉献于斯,死于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扬龙一直秉承的祖辈传下来的精神。“现在不仅重视画面观感,造型、触感等方面也要做得…
世纪老人和“他的史诗”
《玛纳斯》史诗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 (资料图片)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三大英雄史诗,分别是: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我国的史诗绝大多数是口承史诗,又称活态史诗。歌手们用演唱传承着古老的艺术,每位歌手在演唱史诗时还会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成分,所以口承史诗具有丰富的民…
《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逝世
  著名的玛纳斯奇、《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   著名的玛纳斯奇、《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6月1日10时在阿合奇县逝世,享年97岁。现定于2014年6月2日16时在阿合奇县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召开追悼会。   居素甫·玛玛依,柯尔克孜族,1918年出生,新疆克孜勒…
在时光中守望 化腐朽为神奇
戴明举在修复残破的古画   这是民国画家孙玉泉的一张画——岁月的摧残让它布满了褶皱和裂痕,画上的丹青模糊黯淡,先人凝于其中的气韵风致似乎也已随着外形的衰旧而消散。   这是辽宁沈阳故宫首席古书画装裱修复师戴明举的手——时光的磨砺留下一道道皱纹,但天长日久与文物的接触让这双手仿佛有了灵性,无论怎样残破的…
一家四代“廊桥梦”——工匠精神与技艺如何薪火相传
  “其实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木桶,看着简单,但把桶身做圆却不容易。”近日,没有工程任务的杨似玉在广西程阳八寨景区一座侗族民俗工艺馆中,向游客介绍侗族的木构建筑。这个两层的侗族吊脚楼,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里边摆满了楼桥模型、斧钻刨凿等侗家“宝贝”,游客总喜欢在此听侗家人勤劳与智慧的故事。这里正是侗…
翟惠玲:让世界爱上广彩
翟惠玲在创作中   日前,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支持,中国民协、广东省文联、民族文化宫、广东省民协在北京共同主办的华章逸彩——翟惠玲广彩艺术作品展及研讨会上,来自奇丽柔靡的岭南广彩艺术展现在首都观众面前。此次展览是广东民间工艺领军人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计划用五年时间,每年推出一位广东民间工艺标杆性人物,带动广东民间工艺人才阶…
苗族蜡染“独臂”传承人:民族工艺啥时都不会过时
  在贵州省丹寨县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十几位“画娘”正在进行点蜡着色。角落里,独臂“画娘”杨而郎引起了光明网记者的注意。与其他“画娘”不同,杨而郎用左手作画,小小的蜡刀在她的手里灵活自如,一排排以自然纹为主的蓝色花朵装饰灵动地出现在画布上。   杨而郎,今年54岁,是贵州省蜡染…
敖朝宗:六十年钻研青铜器修复术的国家非遗传承人
  敖朝宗,“铅锡刻镂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铜器文物修复与青铜工艺品制作专家。(人民日报记者田豆豆摄)   化铜炉下,炉火像一朵白莲花绽放,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离炉火3米远,就能感觉到阵阵灼热。炉中,青铜碎片慢慢化为火红的铜水。   “可以浇铸了!”73岁的敖朝宗对两个儿子说。地上,敖…
访非遗传承人·雕漆马宁
   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被誉为京城工艺的"四大名旦"。雕漆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2006年5月20日雕漆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被保护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蓁立:一位民间手艺人的大国工匠情怀
  走进高密扑灰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的画室——长林轩,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兼工带写的神态,肆意流畅的线条,一幅幅纯手工绘制的扑灰年画,透露着这位民间手艺人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古朴清雅的审美情趣。   吕蓁立,1953年出生于扑灰年画之乡——山东高密市姜庄镇棉花屯村,祖上世代绘制年画。耳濡目染,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