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王谭振山的“一千零一夜”
古阿拉伯萨桑国的山鲁佐德为了免去一死,每天晚上给国王山鲁亚尔讲一个故事, 于是有了《一千零一夜》。而在中国,现年85岁的谭振山能讲出1062个故事,被称为“民间故事大王”。 普查淘出故事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民间文学普查。1986年,辽宁省基层普查人员、新民县罗家房乡的…
|
15
|
|
1173 字
|
5 分钟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谭振山1925年农历11月10日出生於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县罗家房乡太平庄一普通农家。时家有祖母孙氏,继祖父赵国宝,父谭永春,母崔氏,兄谭成山,谭凤山,姐傅氏,共八口之家。 1930年(六岁): 谭振山对听来的故事开始记忆,储存。此间,接收的故事主要来自祖母,继祖父。 1932年(八岁): 谭振山随家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
|
12
|
|
1314 字
|
5 分钟
[江帆]农耕文化最后的歌者──对民间故事家谭振山追踪研究的学术思考
以惟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被誉为故事大王“国宝”的谭振山,2011年4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沈阳日报 “谭振山的口头文学”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对我国古往今来一代代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叙事者的…
|
15
|
|
1926 字
|
8 分钟
[毛俊玉]寻访最后的歌者:谭振山的“一千零一夜”
“如果我的故事没人听,那我会感到很孤独。”谭振山说道。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田间地头磕磕碰碰过一辈子。 他是附近十里八村中的文化名人,德高望重的长辈。 他是民间故事家,人称故事大王,能讲1062个故事。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是农耕文化的最后歌者,成为绝…
|
15
|
|
1768 字
|
7 分钟
娘本:中国唐卡大师
从12岁跟随夏吾才让大师学习唐卡绘画,到今年获得非政府类文化最高奖项,28年的唐卡绘画生涯中,娘本以执著和努力,给自己的艺术生涯留下了一个个注脚;从借债办热贡画院,到办热贡唐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热贡唐卡技艺博物馆,他把得来的一切又都全部“还”给了热贡文化和唐卡艺术。很多人问他,你这是要活两辈子人啊?娘本说,…
|
12
|
|
2616 字
|
10 分钟
三百年,老何家传下锡伯族“史诗”
晚年何若太 何钧佑(左一)在乌奴尔林业局 何钧佑与妻子妮娜格尔巴乔娃和长子 家族小引 祖籍:吉林省扶余县 来沈时间:三百多年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日前入选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生于1924年的何钧佑早前从没想过,那些从父辈听来的“土故事”在民俗专家眼中成了&ldquo…
|
13
|
|
1482 字
|
6 分钟
锡伯族民间故事传人何钧佑:老故事还要往下传
图为何钧佑向村民讲述锡伯族民间故事 11月28日,被称为“锡伯族故事大王”的何钧佑走完了他89年的人生历程。当人们还沉浸在对他的缅怀中时,当年发现这位故事大王的辽宁大学教授江帆决定以深入研究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实际行动对逝者表达追思。回想起几年前在自己面前一口气讲了好几个民间故事的何钧佑,江帆无比悲伤:记得何钧佑说,我怎…
|
12
|
|
1642 字
|
6 分钟
《阿诗玛》国家级传承人毕华玉毕摩辞世
沉痛悼念毕华玉毕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传承人毕华玉 [彝族人网讯] 云南石林著名毕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诗玛》传承人毕华玉大师于2013年3月26日不幸去世,享年60岁。 毕华玉大师1953年出生于石林彝族自治县著名的毕摩世家,系第五代毕摩传人。早年曾在西藏服兵役,34岁以毕摩…
|
15
|
|
979 字
|
4 分钟
三天三夜唱不完的歌:记《阿诗玛》口头文学传承人王玉芳、毕华玉
·走进昆明· 主持人:海内外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走进昆明》,我是方南。今天的节目要带您认识两位昆明人,他们是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普通农民,同时他们也是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彝族阿诗玛口头文学传承人毕华玉和王玉芳。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跟随这两位昆明人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感受云南少数民族彝…
|
34
|
|
2142 字
|
8 分钟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传承人魂归故里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乌瑶 刘文华)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宝音德力格尔追思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领导、宝音德力格尔的弟子、朋友、家属等的近百人前来吊唁。 追思会现场用几个简单的花篮作布置,背景大屏幕上播放着宝音德力格尔先生生前的演出及生活照片等。 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莫尔吉夫先生告诉记者:…
|
13
|
|
497 字
|
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