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俗

2752 篇文章

[于伟慧]一个黎族民歌手身后的历史
     王妚大是黎族民歌杰出的传承人。图为王妚大2007年参加在北京中国文化杰出传承人颁奖时的留影。记者 于伟慧 摄      黎族民歌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   海南民歌犹如浩瀚南海盛产的珍珠,熠熠生辉,采之不尽。海南民歌是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海南人民生活的写照,其题材十分广博,内容极其丰富。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社会生活、婚恋…
[陈巍]故事里的故事
  金在权(左)与黄龟渊(右)在一起   黄龟渊的三部民间故事集   黄龟渊全集封面 黄龟渊和延边民间文艺家及领导在一起     从1983年起,金在权就把自己的生命和朝鲜族民间故事大王黄龟渊连在了一起。他历时二十多年,收集和整理黄龟渊讲的民间故事,几乎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最终出版了《黄龟渊全集》。   一、初识黄龟渊,七天七夜,讲古道今…
第十三代《江格尔》传唱人——加·朱乃
  2006年初,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江格尔》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格尔》是卫拉特蒙古人的古典文学艺术珍品,也是蒙古民族史诗发展的顶峰。它起始于13世纪,发源于中国漠西卫拉特蒙古,流传于亚欧大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了一部跨越国界的大史诗。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说唱艺人,蒙古语称为“江格尔齐”。   学唱  …
居素甫·玛玛依:国宝级的“玛纳斯奇”
  “活着的荷马”居素甫·玛玛依     (资料图片)   冬日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阳光依然那么灿烂,白雪早已厚厚地覆盖了草原,托什干河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只有不时飞过的几只小鸟,带来些许啁鸣。   在这个祖国最西部的小县城里…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黄龟渊(正中)和延边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人员在一起。资料图片      体育竞技奖项有金牌、银牌、铜牌之分,讲故事也是这样。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各民族民间故事搜集和故事家讲述工作进行考察时,就明确规定:能讲1000个以上故事的人为金牌故事家,能讲800个故事以上的人为银牌故事家;能讲500个以上故事的人…
[鲁焰]那些从远古河流飘来的珍珠
江格尔奇加·朱乃  吴凤翔 摄影     当那些或盛装或素服的民间艺人,在你面前高声唱起的时候,那些声音,仿佛一袭绸缎,在你面前闪耀着抖落开来,你除了被征服,别无他选。那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当你真的靠近它的时候,光芒就会照亮你。   遇见   遇见加·朱乃老人,是在一个盛大的开幕仪式上,身穿…
锡伯族历史“活化石”是咋挖出来的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在入选市、省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不久前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孙嵬 摄   耄耋之年成了“国宝”   日前,记者来到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东甸子村,走进了何钧佑的家。 87岁的何钧佑老人坐在炕沿上,虽然满头白发,但仍然身康体健。   这位锡伯族老人怎么…
王启敏:黎族骨簪最后的制作者
图案丰富的黎族骨簪   海南民间绝艺    骨器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要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骨料是史前时代最重要的制作工具的原料,骨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与石器、木器的作用不相上下。近代民族学调查,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在所有的骨雕中,骨簪最为精美,雕刻技术最为高超,所含的文化密码最为…
谭振山:我希望出本故事全集
  不久前,谭老又多了一份荣誉,而且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在自家小院里讲故事,谭老举手投足间仍显出“故事大王”风范。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宋澍摄   几天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中,他是辽宁唯一的上榜人。   他是乡亲们眼中“善讲故事”的…
毕华玉:开“心灵药方”的毕摩
第五代人毕摩传人毕华玉   在石林彝族撒尼人流传至今的各种民俗和宗教仪式中,有一些极少数的“与神最接近的人”,他们亦歌亦舞,又非歌非舞,主宰着宗族里的种种祭祀和庆典。他们就是“毕摩”。作为当地著名毕摩家族的传人,毕华玉同时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毕华玉眼中,毕摩就是给人们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