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俗

2752 篇文章

“故事大王”谭振山
  “有人心里还装着那些老传统的精骨儿,就好” 吴晓天 摄   核心提示   一个在田间地头讲段子、说故事的老人说出了名,他的名字很可能进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列。   他叫谭振山,住在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从出生到现在,他在此生活了80年。   被中外民俗学家们称作“故事家”的谭振山说,自己就…
[杨恩洪 热嘎]浪迹高原的民间艺人──玉珠
  一九八四年的雪顿节即将来临了。雪顿这个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原是宗教节日。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藏历6月15日到7月30日为禁期,不准专院僧人外出,以免踏死昆虫。7月30日一过,解除禁令,僧人们纷纷走出寺院,尽情玩耍。群众要施舍酸奶给他们吃,这就是“雪”(酸奶)“顿”(宴)节的来历。后来雪顿节…
[郎樱]“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
  郎樱研究员在访问著名的柯尔克孜族史诗艺人居素普·玛玛依      ·像居素普·玛玛依这样能够完整地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史诗演唱大师,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位·   《玛纳斯》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柯尔克孜民众之中,是一部口耳相传的口承史诗。这部史诗描写了英雄…
专访“民间故事大王”谭振山
  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是惟一的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他的困惑是:现在,谁非得听故事取乐呢?   国际先驱导报驻沈阳记者 魏运亨报道   在沈阳市西北30公里城乡结合处,有一个隶属于新民市(县级)的太平庄村。别看这里无奇山秀水,却是藏珍纳宝之地。在村子的后街,一处简朴的低矮小平房内,农民故事大王谭振山老俩口就生…
台湾选出三位“人间国宝”:廖琼枝·杨秀卿·陈锡煌
    图左起:说唱类杨秀卿、歌仔戏类廖琼枝、布袋戏类陈钖煌。   台海网3月4日讯 台湾版“人间国宝”出列,台当局“文建会”昨天正式指定歌仔戏第一苦旦廖琼枝、盲人弹唱艺师杨秀卿、布袋戏大师李天禄之子陈锡煌为“国家重要传统艺术”保存者,地位犹如日本的“人间…
[王宏刚]汗水入土悄无声
    2004年11月6日,我正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办公室写作,突然接到黑龙江省宁安市文化局电话,告诉我:著名的满族文化传承人傅英仁先生于昨天因病逝世。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令人悲痛之极,我到邮电局发了“傅老仙逝,长天当哭”的唁电。   然傅老已80余岁,近年去宁安看望他,已有疾病缠身,精神大不如前,但只要说起满…
两位老人与“寒火”代码
    杨柳青镇是享誉国内外的年画之乡。年过古稀的韩秀英和霍秀英,正是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人,当年她俩的作品曾列入外交部的礼单之中。而“寒火”的特殊代码,既是指对外出口的杨柳青年画作品的品牌标志,又是对韩秀英画技中雄岸风格和霍秀英画技中文化韵味的特殊描绘。由于韩秀英擅长绘制《长坂坡》、《全图群英会》等武戏内容的画,而霍…
西藏八十六岁老人说唱《格萨尔王传》两千多小时
  中新社拉萨六月十七日电 (记者 柳俊武) 在西藏已寻访到的五十七位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唱艺人中,八十六岁的桑珠老人的名字,出现在新近公布的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至今,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已对桑珠老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二千一百一十四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三十部,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还将出齐四十五部史诗。   记…
“歌布袋”姚启华
         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一个被称为“歌王”“歌布袋”的老农姚启华,日前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据说他一字不识,却能唱2000多首民歌,一连唱个三天三夜没有问题。因为好奇,笔者决定去探…
[姚付祥]“江南秀口”王丽堂
  王丽堂出身于扬州评话世家。她的曾祖父王玉堂自成一派,其呕心沥血完成的王派《水浒》,经过他和王少堂、王筱堂、王丽堂四代人的共同创造、完善,已成为扬州评话的经典。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王丽堂3岁时就能学着大人模样说上几小段扬州评话了。不过,让不让她学扬州评话,祖父王少堂很是矛盾。在旧社会,艺人特别是女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王少堂不想让自己的孙女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