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诚]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摘 要:价值判断是评审和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根据和基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而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又最终取决于用什么样的历史观作指导。不讲文化遗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只讲以当今的“主体价值观”来做标准,是一种冒似革命、实则超革命的、“左&rd…
|
18
|
|
1653 字
|
7 分钟
[刘大先]“非遗”的辉煌大戏:上演传承人的骄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式表演 王东晖摄 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罗汉楼” 王东晖 摄 2月9日是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展馆拉开帷幕。这是一场辉煌的大戏——快板响起,胡琴悠扬,锣鼓喧天…&hell…
|
15
|
|
1081 字
|
4 分钟
[陈华文]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种代表我们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形态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然而,正如现代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样,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子孙后代在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时具有更多的余地,是我们必…
|
12
|
|
305 字
|
2 分钟
[万建中]不能片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像、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物质的成分,非物质也就无从展…
|
14
|
|
233 字
|
1 分钟内
[郭婷]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少数人权利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从当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热点议题入手,论述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人地位、权利保障等问题。本文认为,少数人群体创造的无形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否以及如何保护应主要取决于少数人社群的决定;在这些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少数人的发展权利应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本文还从维护少数人权利的视角,分…
|
13
|
|
1764 字
|
7 分钟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制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在对其生存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汕尾妈祖信仰的生存机制十分优越,进入到可持续的运作态势。其表现在既不断涌现妈祖显灵的辉煌事迹,又将妈祖信仰融入国家主流话语体系,民间信众和政府共同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
|
13
|
|
244 字
|
1 分钟内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自己“说话”,其产生,需要调查者和研究者的参与。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其生存的田野走向学术的层面,要经过研究者的参与观察和深度描写。研究者应该有意识的确立主位和客位的立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
|
15
|
|
241 字
|
1 分钟内
[陈勤建]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然而,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一些地区,田山歌缺少田,灶头画没有了灶,农民画没有农民,手工棉纺没有了棉田等;另外,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一些带有江南水乡细致婉约特色的类别也难以传承下去,如精工细作的顾绣,曲折悠扬的江南丝…
|
13
|
|
2158 字
|
8 分钟
[田兆元]关于大都市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摘要]大都市不仅是现代化的中心,也是文化传统的核心阵营。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都是在大都市里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大都市里有着丰富的堆积。但是,我们现在有许多误区,一是重视乡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在乡村;二是现在的大都市都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大多不够重视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在的大都市往往成为文化传统的破坏…
|
17
|
|
2158 字
|
8 分钟
[李良品/彭福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保护与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曲艺、民间节日和民族服饰等。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达成共识,全民…
|
30
|
|
1999 字
|
8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