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多是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用灵巧的双手营造了一方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把生活的周围装点成了一个生机盎然、万物争荣的艺术天地。蔚县剪纸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装饰性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民间剪纸中…
|
17
|
|
530 字
|
2 分钟
民间剪纸:巧手中剪出的女性祈盼
【提要】女性是民间艺术尤其是剪纸艺术的主体。追踪剪纸题材的历史变迁,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及女性意识的增强,剪纸的主题也由原来的传统内容扩大到与时代发展历史进步有诸多关联。剪纸有了有关性别平等女性社会价值提高等主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达。 因为剪纸参与者多为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女性的艺术。“传统社会,剪纸…
|
21
|
|
1431 字
|
6 分钟
泉州提线木偶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nbs…
|
38
|
|
348 字
|
2 分钟
中国结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
|
14
|
|
255 字
|
1 分钟内
最理想的饮茶器具──紫砂壶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据汉代《华阳国志》,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杨雄的《方言》等书中记录了,武王伐纣时就出现将茶作为贡品,和反映西汉时代买茶、烹茶、饮茶的事,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饮”之语。可…
|
13
|
|
813 字
|
4 分钟
潮阳金漆木雕史话
潮阳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邑内官宦、商贾及富有人家,崇尚雕梁画栋,其艺精巧,富丽堂堂。清末,潮阳关埠下底人黄武贤,跟随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乱有功,被朝廷加封为云南提督。黄武贤曾以潮阳金漆木雕《福禄寿三星图》奉献慈禧太后,慈禧爱不释…
|
14
|
|
1035 字
|
4 分钟
北京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
|
16
|
|
725 字
|
3 分钟
民族扎染工艺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n…
|
17
|
|
628 字
|
3 分钟
精致的瑶族马尾帽
当你看到瑶族成年男子头上戴的那顶棕黑色的马尾帽,一定会被那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工艺所折服。你或许以为那是心灵手巧的姑娘所制的,其实,它是那些剽悍粗犷的小伙子或成年男子编制的。 据说,从前有个瑶族猎手,头上缠一块长布包头,每天钻山攀岩追赶猎物,常被…
|
15
|
|
470 字
|
2 分钟
大理草编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过去编缝草帽全凭手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现今,大理白族乡民,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
|
13
|
|
619 字
|
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