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4 年 5 月

11196 篇文章

宋代的画院制度
  赵佶(公元一○八二一一三五年)以画家的身份和鉴赏家的身份出现在绘画史上。   从崇宁大观年间开始到政和、宣和年间(公元一一○二一一二五年)画院有新的发展。画院成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叫作“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鲁、花竹、屋木六科。画家经过考试入学以后,按照家庭出身分为“士流”(士大夫出身)…
宋初“翰林图画院”的设立
  宋朝初年开始建立的“翰林图画院”,是绘画艺术继续繁荣的表现。宋代画院对于宋代绘画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重要的绘画活动都是围绕着画院进行的。   在社会中,如晚唐五代的情况一样,绘画成为一种有了固定地位的行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汴梁(今开封)的相国寺庙会,大殿后,资圣门前就有与书籍并列的图画买卖;后廊有专门画…
明清园林
  我国造园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三代时期已有供帝王狩猎之苑囿,秦汉以后,除建造宫室外,兼及注意供游赏的宫廷园林。唐宋之御苑当以宋微宗营建之延福宫及寿山良岳最为宏伟。而私人园林于六朝唐宋亦有很大发展。古代园林建造大多与享乐生活有密切关系,然而经过历代匠师的创造,以人工设计建造天然优美的景物,点缀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
宋、辽、金、元的雕塑艺术
  宋元雕塑艺术的作品保存在古代寺庙建筑物中较壁画更多,而且是了解唐代以后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材料。   唐代雕塑的遗存虽然不少,但南禅寺的十七尊泥塑像、佛光寺的三十余尊塑像仍是可贵遗存珍品。山西平遥镇国寺(北汉天会七年,公元九六三年)中的塑像是五代末的作品,但仍继承了唐代的风格。   唐代以后雕塑的风格所经历的变化,在辽地区的若干塑像上逐渐明显起来…
论清代汉隶观念对书法美学的开拓
    清初帖学书风衰败,书家将之归咎于法帖反复翻模失真,迫使书家将法帖与汉碑参照以究诘笔法,取法汉隶被视为振兴书法的关键。清初汉隶碑刻的取法对象及创作手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帖学书风趣味,而乾嘉时期金石学者通过对“隶”与“八分”概念的探讨,促进了对篆、隶、八分、真楷诸体笔法贯通性…
明清时代的建筑家
  明清建筑艺术耗费了大量人民血汗,也是无数匠师智慧的结晶,他们大都有情湛的技艺和高深的艺术修养。其中有的出身于劳苦阶层。   元代建造大都达十八年之久,征调民工数万人。在迁都择地及规划设计上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曾作出贡献,水利学家郭守敬在勘测和解决大部水系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建筑大都的能工巧匠多已失考,当时的石雕多出于河北曲阳的石匠,据知有杨琼、王…
《林泉高致》和《图画见闻志》
  《林泉高致》一书值得很好的整理与分析。现在我们只简要阐述他对于山水画艺术的主张。   他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意境。山水画不是单纯自然现象的再现,所以他主张:学画花要四面围观,向下俯瞰;画山水要“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要注意山水所可能引起的想象:“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
熙宁、元丰时期的重要画家崔白、郭熙
  宋神宗熙宁(公元一○六八一○七七年)、元丰(公元一○七八一○八五年)时期在北宋绘画艺术的发展上是一个新的成熟的阶段,最显著的是出现了崔白的花鸟画和郭熙的山水画。   花鸟画在北宋前期已有很大进步,著名画家有赵昌及易元吉等。   赵昌以观察对象获得他的艺术技巧。据说他每天早晨朝露未干的时候,绕着栏杆观察花卉,手中就调色彩绘。他自号“写…
元四大家
  “元四大家”在明代中叶被认为是:赵孟頫、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明末董其昌等认为赵孟頫应有更高的位置,而替换上了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其他别号很多)。他们都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目中的旗帜。   黄公望(公元一二六九一三五四年),常熟人。最初曾经随了元朝在浙西…
钱选等花鸟画家
  钱选(字舜举),在元代的画家中间有特殊地位,他代表一部分遭到亡国痛苦的士大夫画家。他最擅长的是花草蔬果等平凡的题材,画风与他同时的画院画家不同,以色彩的渲染为主,更接近北宋时代的风格,他的人物画多是历史人物,而且着重描绘陶潜及竹林七贤。而他的山水画则以山居、桃源为多。这一些都说明,钱舜举的绘画是联系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的。   宋末的士大夫寄情于书…